4006-020-877

媒体报道:深圳教育报《七田真裕美:谈中日当今家庭早教模式比较》

发表时间:2012-06-15    发布人:     浏览:7424

 日本七田教育研究所副社长七田真裕美女士与七田真国际教育CEO、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马思延先生接受《深圳教育报》熊珏桤记者采访。

 

 

 

目前,在中国和日本,很多人在关注“老龄化”这个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危机,两国的孩子也迎来一个“16”模式的家庭,即一个孩子上面有6个老人的情况。虽然日本也面临“4+2+1的情况,但是由于日本子女教育一般只由父母执行,其“隔代教育”现象并不突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多数祖父母会认为子女养育责任属于亲生父母,不应该代劳这部分的责任,因而日本的“隔代亲”现象并不凸显。

 

中国凸显“隔代教育”

 

受长期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多数中国家长已在客观上达成一种共识,即“普遍认为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机会”。因此,他们对幼儿会有很多方面期待,其关注的热情也会比多子女的父母高很多。加之,当下的中国父母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很多危机感,其在竞争危机中需要寻找一种安慰,而这种安慰就是通过对子女和后代的教育实现的,因而子女受关注程度从原本的2个单位复加到6个单位,孩子来自长辈的各种压力显而易见。在受到家长关注的情况下,容易促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品质,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这种“圆心”效应比较突出。

随着中国年轻家长群体的出现,受社会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内地的“隔代教育”现象较明显。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教育,致使部分孩子的教育多来自祖父母辈。这样一来,很多家庭会出现“隔代亲”。这一状态从表面看似乎促进了祖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发展,但从长远来看,会让幼儿在家长之间产生疏离感。此外,中国孩子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一部分孩子家庭优越,自我成就感充分,其性格也非常好;另一部分则由于各种客观原因造就其专注力不够,易以自我为中心。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注,这样一来良性负性影响都可能更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隔代教育”造成了家长之间的沟通混乱,这些教育形式上的混乱,容易给孩子性格养成产生不良影响。

 

日本子女“教育断层”

 

我最近发现,中国7080年代出生的家长是当今教育市场中的主流家长群体,日本也在面临同样情况,这个年龄阶段的家长在教育子女和生活技能方面会有些力不从心。日本家庭中关于子女教育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流派,一类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不应太早,他们觉得“早上好”未必有好处,可能是一种偃苗助长;另一类家长认为早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并积极让子女参与各种脑力、体力的开发。

日本新生代父母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部分家长是依靠各种学科手册和指导读本成长起来的,也即他们在年少时是在缺少父母辈生活经验与智力支持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因而部分家长并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尤其是在3岁前后的重要发育期养儿育女,因而造成这部分子女面临“教育断层”。不过,随着近些年日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开始关注子女教育。类似早教、育儿中心、母婴中心这样的机构俨然为年轻父母提供了一个契机,让这部分缺失家庭教育的父母在养儿育女中得到弥补和提升。

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的一个礼物,育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这个挑战也是家长的成长过程。在日语中“育儿”和“育己”是同一个音调,想必也包含着这层含义吧!

 

“通识教育应先于技能教育”

 

当下不少中国家长习惯将“起跑线”理论、“早上好”理论用于子女早期教育,因而喜欢把孩子技能教育放在学前阶段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忽视通识教育和感化教育。父母对孩子的技能教育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该教育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长与性格,比如,如果孩子确实喜欢音乐,声音感受力又特别强,为何不让他学习乐器呢?然而,现实中,我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家长意志对子女的强迫相关。很多中国家长喜欢效仿某些“家教模范”,随大流、强迫孩子学习不适合他们的东西,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有时候有些家长会过分强调技能教育,压缩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不平衡。其实,无论是技能教育、通识教育还是感化教育,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性格与特长,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此外,在进行通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时应注重抓住时机,不应过早或过晚。由于孩子一直处在一个成长与变化的过程中,因此对孩子的定位与评估不应太早。一般来说,3岁时就大概可以看出孩子的人格特质与特长,但是在此之前,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多一些尝试,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

 

作者简介

七田真裕美,日本七田教育集团董事、七田自然食品株式会社总裁、美国生命科学学会认证会员。涉足教育领域多年,以分子整合医学原理,专注胎儿期到6岁幼儿阶段,开发出了适合幼儿教育、家庭健康、家庭食育三者相结合的现代育儿模式。

 

本报记者熊珏桤根据七田真裕美于2012530在深圳报业会堂的讲座内容整理。

 

链接:szjy.sz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