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丢三落四?5招让孩子改掉小毛病

七田真科学育儿 | 育儿知识 | 2019-04-03


丢三落四的习惯,在孩子中屡见不鲜,他们的“健忘”表现令妈妈们无比困惑。但这种不良习惯并不是先天遗传造成的,大都是后天养成的爱丢三落四的孩子,大都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丢三落四呢家长们又该如何纠正呢

 

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


1.物品管理意识薄弱

孩子的物品一般都由家长代买和代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有意识地逐步要求和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的物品。但有些家长并没有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孩子上学了仍然随处乱放自己的物品,找不到就依赖大人找。


2.父母过度溺爱

绝大多数孩子丢三落四是由于父母平时过于溺爱凡事都包办的结果,不让孩子自己动手,甚至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后果就是孩子丢三落四,什么事情都不会做。


3.有意记忆能力有限

有意记忆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记忆能力。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刚交待完一件事情,又会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并且缺乏特意记住某件事的意识。


4. 生活经验不足

孩子只关注当下的需要,想不到未来的需要,所以手头不用的物品,他就随便乱放,等需要的时候,又找不到。缺乏严谨细致、分类有序地整理收放物品的经验,往往这个时候家长会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利于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5.责任意识不成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基本的责任意识,但在很多家庭里。 “打开局面”是孩子的任务,收拾残局”却是家长的任务,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完整过程。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年纪小,丢三落四很正常,不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认为长大之后就会好的,其实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他们对父母、长辈严重的依赖性,更有可能影响长大进入社会后的独立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家长应该怎样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呢?


1.培养孩子收拾东西的习惯

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把东西放置有序,使孩子养成自觉收拾东西的良好生活习惯。父母要做到坚决不放过任何一次不按规定办的行为,只要发现一次,就要立即督促按规定摆放好。


2. 自然后果惩罚

当孩子丢三落四时,父母要运用“不”曲原则: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不去伸手援助,要敢于忍心给孩子提供“自食苦果”的机会,利用自然后果教育孩子。玩具找不到,就不能玩;忘带学习用品,就要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借同学的用,这种羞耻感和不方便的体验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吸取教训,增强责任心,改善自己的行为,


3.适当“放手”,引导孩子独立做事

家长应减少包办代替,只是提醒、耐心地指导,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让孩子减少对家长的依赖。除此之外,家长还应教给孩子做事的步骤和方法,让孩子做事有头绪、有条理、有章法。


4.建立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

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地方,摆放书本和玩具,并分类摆放。书籍看完了、玩具玩完了要放归原处、不能置之不理……类似这样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丢三落四的行为。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创建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孩子一起共同维护。


5.养成列清单、做检查的习惯

列清单有助于完整的将某件事情完成,这种好习惯也可以教给孩子。例如去超市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清单,把要买的物品分类列出来,拿取物品时,要督促孩子及时把已购买的物品做好标记,最后再检查一遍,查漏补缺。其他事情也可以这样做,如出门玩耍或旅游、过生日招待小朋友,坚持让孩子独立策划、列清单、做检查,并承担自我检查的后果,逐渐培养起孩子一丝不苟的自觉性。

 

另外,为更好的达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效果,家长们还可以设立一个奖惩制度,如果没有改善的话那么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果孩子进步快的话就会有一定的奖励。

 

结语家长过度的照顾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孩子的自能力,比他的智商和成绩更重要。如果发现孩子丢三落四,家长千万不要跟在后面帮他收拾烂摊子。应让孩子从收拾书包玩具等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让他懂得什么是责任感,以及不愿承担他行为的后果。


推荐阅读 Recommend >